深圳热线

世界今热点:时评:鏖战辉瑞四小时,Paxlovid终未入医保背后的尴尬

2023-01-10 14:22:24 来源:药渡仿制

1月8号,被医药界关注的医保谈判终有结论,辉瑞奈玛特韦片/利托那韦片组合(Paxlovid)最终因报价高而未能进入医保。阿兹夫定片和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图源:新华社

对于这个结局,很多报道里都用了类似诸如“苦口婆心”、“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”这样的描述。其实任何采购、谈判,都是一种资源的交换。只凭“苦口婆心”如果就应该拿下的话,那我怕不是天天去找老板“苦口婆心”的提涨薪了。

先提立场,我个人当然是希望这款药能降降价的,近三千块的售价对一些家庭而言,可能是一个劳动力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薪酬了。而黑市里,这款药早已炒到上万块。

什么能让一款药炒到高价?是因为原本价格高吗?绝 对不是。是效果的无法替代性和稀缺性,当然稀缺性可能来自于产能,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布洛芬缺货,也可能来源于运输力,比如封城中的各类物资。

而Paxlovid的稀缺性,是产能。从全球销售量可以看出,这款药不是只针对国内,是在多个国家销售的。在国内大降价的后续影响,可能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美好。2019年就有报道,抗癌药进入医保后,在多地买不到。

图源:南京日报

而在2018年,也有类似情况,倍泰龙进入医保,理论上患者个人每年承担2万块,而实际上则还是自己花十万块。

图源:解放日报

再往后推,2020年阿卡波糖片(拜糖苹)也是类似状况,降价但无货。这种局面,可能是医院药占比控制,也可能是企业主动放弃,甚至是有流程在谋利。不然何至于各类我们买不到的药,却能在黑市高价销售。

而Paxlovid不同于上面我们提到的倍泰龙这种慢性病用药,对多数人而言是一过性的。昨晚有个网友提到自己在用一种精 神类药物,可能需要持续用药一年甚至一年半。价格比较高,但比起其他慢性病终身用药,又是相对幸运的。谈到这里,他总结了一句“这个时代饿不死人,但会病死,会穷死。一个普通家庭,往往会被一个慢性病人而拖垮。相对于类似辉瑞这种高价药,我们更怕的是慢性病用药价格高,吃药死不了,却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。”

就目前而言,有自媒体爆出一些医院可以开出Paxlovid,但有个限制是要病人当面服下,避免转售。这是被黄牛逼得没法子才想到的策略,如果真的入医保,黄牛会不会能从国内卖到国外去,还真不好说。所以说,相对于盼Paxlovid入医保大降价,能持续保供更为重要。

我们不能老是盼着外国人重复默沙东的操作,类似当年近乎免费的转让乙肝疫 苗技术是不现实的,人家来这里本身就为了一个求财的理念。高价药优化治疗,最终能使用的,也绝非多数人。更多的人,最终是求命,就像被各类专家大肆批判的农村“四件套”疗法,抗病毒加抗生素加激素加退烧药。在农村却有独特的使用环境,农村小诊所,很多是没有各类化验指标能力的。要精准治疗,那你去大医院,去了大医院能不能排上号还是未知数。

即使农村诊所有了化验的能力,也难以保障药物的种类足够。像Paxlovid这种药,根本没有流入小诊所的可能性。即使好药有了,我们老百姓,尤其是农村,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得起?你以为大家排斥去三甲医院,真是因为离得远吗?没钱才是主要因素。所以,在能力和资源允许下救治,有多大头戴多大帽子,在疾病中活下来才是重点。抛开实际资源,一味去谈什么用药合理性,是卡死基层的手,丢掉穷人的命,还觉得自己无限荣光。

话又说回来,在这种大疫情面前,本身应该造就医药行业对于研发的重视度。但时至今日,在疫情中耳熟能详的那几个药,却真的没有几个能打的。最终还要苦口婆心看外国人的脸面砍价,这才是真的悲哀之处。

关键词: 医保谈判 Paxlovid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