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刚刚经历了一次飞检,两天。先说公司大概的信息,小公司,文号不多,人数十多个。很多岗位都是兼职的,比如采购兼职仓管,人事兼职财务和销售;研发部就俩个人,其中一个兼职注册;质量部一共四个人,分别兼职售后、药物警戒、质量受权人;生产部四个人,分别兼职设备人员、安全员。
来了第一件事,看了下组织架构,法人不在。没说啥,毕竟飞检也不是能提前预知的。两个检查老师,就开始翻文件,最 先开始的是成品检验报告。绝大多数飞检,抛开有因检查,比如你家药品被举报了,被其他地区查到问题了,否则飞检的起始,一般是两条路。
(资料图)
一是从文件捋到现场,随机翻一本成品质检记录,甚至是一个发货记录,记下产品名和批号。OK,“把这个的批生产记录,中间品检验记录,取样记录,所有涉及到的物料来料检验记录,供应商清单,供应商审核资料,拿过来。”这是往前推。还有往后推,“这个批次的销货流向,经销商资质,发货明细,出库记录,拿过来。”全看完了,“走,去现场看看成品数量和状态。”“走,去原辅料库,我要看看某个原辅料还有多少。”
二是从现场捋到文件,比如到了成品库,随机拿一个药品,记下品名批号。“走,我要看这个批次的所有相关文件和记录”。还有的是在原辅料仓库,随便拿起一个组份,“哦,国药的氯化钠,这个月领用了12次,走,我要看这12个产品的批生产记录,以及批质检报告。”
我们有个质检员,去体检了,要临近中午才能回来,所以他签名的一些记录,还要等他回来。趁这个时间检查老师要了质量部三个人的所有体检档案和培训档案,针对一个员工培训里,未囊括水质检测,我们给出的说法是,这位员工是某药企跳槽过来的。本身就有相关经验,包括后期的水质检测SOP修订,也是其负责的。检查老师看了入职时的简历,给的意见是,最好还是要做到入职时的培训,有些公司的岗位划分很细致,检过水质,不等同能有足够的全项目检测经验和能力。有的水质检测会分里外,比如学化学的在外面检测理化项目,微生物、药学的可能在微生物限度室搞微生物指标。你不能说因为他在其他公司检过水,就盲目认定到了这里不需要培训。后面同事回来了,又问了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,其实就是在证实有无检水能力,以及有无在这里检水。
各个药企的产品未必相同,但水和空调系统是一样的,所以此类文件和记录,是最容易被翻看的,因为相通。水系统的验证被拿了过来,然后提着验证报告到了制水车间,问了水系统的流向,耗材的更换频次,耗材我们是每次找当地的一家公司换的,检查老师索要发票作为证明,但已经上交到雇佣的财务那里。于是打开了每次给财务邮寄发票的清单,确实有详细的发票号等信息,这事也就过去了。
关于空调系统,要求出示洁净车间的最大容纳人数,我们在验证报告里有提及,但SOP里没体现,而且入口那里没有做出规定,开了一条。于是我们把微生物数菌落的计数器拿过来,也凑合一下,后面再买了给质量部,当然对应的人员进出洁净区SOP也要做修订。
还有联动门禁,就是入洁净室时,如果这个门开了,那么另一个门就无法同时开,避免形成对流。以前同事总是嫌麻烦,现在迎检时如果关了,估计肯定会落一条缺陷。
在车间洗衣间,检查老师用力地拉了一下排水管,然后能看到管子有密封圈,不会泄露,也就没有说什么。但另个洗衣机的架子比较矮,排水容易有滞留,给开了一条,下午就找人做了架子,第二天末次会时已经做好整改了。
在手消毒器那,因为目前没有生产,所以里面是空的。问什么时候清空的,我们回答是如果预估有效期内不生产,就会提前清空,避免失效后滋生微生物。要求看SOP里有无该说法,确实没有,于是开了一条。
在更衣室,要求女士那边要增加头套,避免头发漏出来,开了一条。
在冷库,对于温控报警,检查老师要求示范一下,于是我们手握探头,仓管、设备人员,还有质量部同时收到了温度报警短信,且红灯闪烁,蜂鸣响起来,通过考核。
关于常温原辅料区域的温湿度,我们是用的彩钢板隔间,上面没有封顶,原料与包材共用一个空调。检查老师给出的建议时,冷空气往下走,虽然上面没封死,也看了温湿度符合,但不利于通风,口头建议做出修改。
质检部的灭菌锅放在了洁净区旁边的准备间,检查老师看了下表示通风不好,且没有空调,水蒸气难以外排,给开了一条。当天,我们就把灭菌锅提到了有空调的理化检测室做出整改。
整体来说,没有出现真实性问题缺陷,算是有惊无险。整改项也不是难以克服的,算是没辜负平时的重视。
关键词: